贵州镇宁产业园四名90后通过分工协作,整合电商、货源、仓储与物流资源,共同打造镇宁小黄姜产业链。依托“黔货云仓”,他们推动日均发货超2万单,年产值突破1亿元,有效降低运营成本,带动400多人就业,成为农产品电商领域资源互补、抱团发展的典型案例。这起“农产品出山”的案例启示我们,必须学会算好效率账、市场账和风险账,才能真正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红利。
算好“效率账”,是农产出山的立足之本。镇宁小黄姜产业链的成功,源于一场效率革命:电商24小时接单,仓储标准化打包,物流专线准时发货。其关键在于打破“小而全”的传统模式,转向专业化分工,让各环节的优势最大化。此举使物流成本降低近20%,发货率提升至95%以上。算好效率账,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,让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,构筑成本优势。
算好“市场账”,是农产出山的制胜之道。农产品最怕“丰产不丰收”。他们曾因叶菜不耐储运而亏损,后选定耐储存、四季可销的小黄姜,精准对接市场,年销售额达3500万元。算好市场账,就要建立“以销定产”的思维,告别盲目跟风,通过市场调研精准选品,紧盯消费趋势,将“好收成”真正变为“好收入”。
算好“风险账”,是农产出山的护航之基。农业面临价格波动、气候变化等多重不确定性。四家公司"独立核算、风险共担"的模式,让他们在产业链上利益相连又保持灵活,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快速感知并调整。算好风险账,需构建"松紧适度"的合作机制,既要通过利益捆绑形成风险共担,又要保持各主体独立决策权,确保遇险能快速调头、及时止损。
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抱团发展”,镇宁小黄姜的亿元产业链展现了农产出山的精明“算法”。当效率、市场、风险三本账都算明白,深山里的农产品也能乘市场东风飞向更广阔舞台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彭杨
编辑 金妮
二审 伍少安
三审 蒋叶俊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