响应“全球体重管理年”号召,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“秤心家塑”暑期实践团,于6月23日至7月6日,深入温州市瑞安市陶山镇,以“深耕家庭单元,构筑体重健康共同体”为主题,开展为期14天的家庭体重健康管理培训。针对陶山镇家庭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饮食结构失衡、运动意识薄弱等问题,创新采用“深度入户”模式,通过一对一指导、持续性追踪,将科学体重管理理念植入乡村生活肌理,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下沉至社会最小单元。
“以前总觉得胖点是福气,听了孩子们讲的‘肝大侠’故事,才知道高油高糖伤身体。”花园底村村民李阿姨拿着孙子带回的《家庭体重健康管理手册》,感慨道,“现在全家吃饭都讲究‘彩虹餐盘’,连老伴的血压都稳了些。”实践团足迹遍布陶山镇12个村社,从农家书屋到居民院落,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,通过绘本宣讲、艾灸理疗、急救演练等多元形式,为不同年龄段群体送去定制化健康方案。
图为实践团义诊现场,为老年人测血糖、血压,帮助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。通讯员 方琪 摄
入户摸底:解码家庭健康密码
展开剩余76%实践团组建“家访小分队”,携带血压仪、体脂秤等工具走进466户家庭,通过466份有效问卷和15段入户录音(累计6万余字),精准勾勒出陶山家庭的健康画像:中老年群体中超七成存在“少肌性肥胖”,与高盐饮食、久坐习惯密切相关;80后父母普遍因工作压力忽视睡眠管理,近半数存在“熬夜+夜宵”的恶性循环;青少年“压力肥”现象凸显,学业焦虑导致的暴饮暴食占比达39%。“张大哥家孩子总说头晕,我们测了才发现是长期睡眠不足引发的低血糖,这让我们更意识到入户追踪的必要性。”实践团成员在回访日志中写道。
图为实践团带队老师与村民进行一对一访谈与传授专业知识。通讯员 黄敏竣 摄
精准施策:“一体五护”进家门
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,实践团以“饮食、运动、压力、睡眠、慢性病”五大要素为核心,开展“一户一策”指导。
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持续性回访,并向村民传授体重健康管理知识与建议。通讯员 王洁 摄
“小邱老师教我用弹力带练臂力,现在抱孙子都不费劲了,这‘家庭运动课’比吃药还管用!”六甲村王大爷举着实践团赠送的弹力带,笑得合不拢嘴。在饮食方面,教村民用“拳头量法”控制主食,将陶山传统腌制品改良为低盐版;运动指导上,为老人设计“阳台太极”,为上班族开发“办公室拉伸操”;压力管理环节,通过“情绪日记”帮助中年夫妻疏导矛盾;睡眠改善则推广“90分钟周期法”,搭配艾草枕助眠;慢性病管理中,为高血压患者配备限盐勺,为糖尿病家庭制定“血糖监测日历”。
知行合一:从课堂到厨房的蜕变
实践团向村民发放500余份健康工具和320册手册,更注重“手把手”实践教学。在少年家庭,通过“食物分类赛”让孩子辨别“红绿灯食品”;在老年家庭,演示艾灸足三里穴缓解关节痛;在教师家庭,用“睡眠记录表”纠正熬夜批改作业的习惯。“
图为当地居民进行“饮食大作战”,分辨日常生活饮食中的“高油高盐高糖”陷阱。通讯员 方琪 摄
以前炒青菜都要放三勺盐,现在用你们给的小勺,味道淡了反而觉得鲜。”中心小学的陈老师展示着厨房台面上的限盐勺,“学生们看我坚持打卡,也跟着少吃零食了。”实践团建立的“健康档案”显示,经过两周追踪,参与家庭的日均步数提升23%,高盐饮食比例下降41%。
深耕结硕果,健康入人心
此次深度入户不仅让466户家庭掌握了实用技能,更催生了32名“健康小卫士”——孩子们带着学到的知识监督家人,成为家庭健康的“小小监督员”。“孙女天天催我去散步,说‘肺英雄’需要新鲜空气,这比我们老两口互相念叨管用多了。”望月村的郑奶奶笑着说。实践团的入户录音里,满是村民们的朴实反馈:“你们来得勤,我们才敢坚持”“这健康账,算得比账本还明白”。
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居民合影。通讯员 黄敏竣 摄
从绘本故事里的健康启蒙,到厨房灶台上的饮食革命,“秤心家塑”实践团以脚步丈量陶山的每寸土地,用专业点亮家庭健康的微光。截至目前,活动覆盖1200余人次,线上科普视频点击量破万,形成“入户-培训-追踪-反馈”的闭环模式。未来,实践团将继续优化“家庭健康档案”,联动村医建立长效机制,让“一人带动全家”的健康火种在陶山燎原,为健康乡村建设注入青春动能。(通讯员 丁亚蕾 沈芯竹)
发布于:浙江省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